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行,海南推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
海南日报记者 曹马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距超过千里,一场位于贵州贵阳的国际论坛,如何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产生奇妙的连接?
“王下乡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径,深山黎乡美丽蜕变,产业兴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7月8日下午,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简称主题论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公开推介。
话音刚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紧接着说道:“王下乡,我去过。1995年第一次去的时候,那里景色优美,却深藏大山,交通闭塞。”
这场“对话”内容,时间跨度20多年,事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腹地王下乡的变化,与海南坚持生态立省,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息息相关。
一次“海南经验”的集中展示
欧阳志云是主题论坛中“聆听自然保护地声音 众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端对话环节的主持人。海南日报记者在论坛现场注意到,在我国设立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唯一参与高端对话环节,并受主办方邀请公开分享经验做法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哪些?”王楠从高位推动建章立制、健全科学管护体系、创新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等方面对“海南经验”进行了介绍——
“海南出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10余项法规制度办法,推动国家公园逐步迈入法治化和制度化轨道”“率先开展了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生态价值(GEP)核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6群37只”“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王下乡村民年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500元,上升到了2022年的22400元”……海南热带雨林的这些变化备受与会嘉宾关注。
王楠的分享,将欧阳志云的思绪拉回到20多年前。上世纪90年代,作为年轻的科研人员,他深入王下乡进行持续数日的实地考察。
“大山之间、交通闭塞”“村民非常贫困”“当时海南最偏最穷的地方之一”…… 论坛现场,欧阳志云一番简要的补充“插话”,用亲身经历让国内外嘉宾对黎乡蝶变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国家公园建设的“海南经验”受到与会嘉宾关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点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果,他认为,近年来,海南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保护工作进步明显,成效显著。
一场支招海南国家公园建设的“诸葛会”
海南该如何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国家公园海南样本?不少专家学者纷纷给出建议。
张琰认为,海南应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自然保护地的经验,参考“绿色名录”认证标准,不断完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学治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据了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张琰也曾多次到访海南。
他介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华为公司发起了“科技守护自然”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海南长臂猿的鸣声监测和传输试点,为后期的云存储、AI声纹分析以及协助建立海南长臂猿声纹数据库做准备,从而为研究及保护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他建议,要加快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双遗产”申报工作,这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特色文化挖掘保护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曾贤刚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天优势。要突出做好“生态+”“品牌+”“国际+”等重点文章,守好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打造特色鲜明、高知名度的海南热带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注重面向世界,积极融入双循环,培育产业新优势,让生态“颜值”和经济“价值”持续相互转化。
据介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
本届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设置17个主题论坛,并同步举办展览展示、场外参观体验等系列活动。
(海南日报贵阳7月9日电)